山东省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进展顺利

来源: 浏览次数: 2013-01-01
    日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明年农村工作作出新的部署,进一步推动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农业信息化工作,自2009年被国家科技部、中组部、工信部联合批复确定为第一个试点省份以来,山东省本着“需求为先、突出实效;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统一接入,分别服务;工程带动、示范先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基本原则,不断探索创新,农村信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信息资源建设成效显著,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是初步建成省级综合服务平台。目前初步建设了齐鲁三农网和省级农村农业数据中心等省级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组建了平台建设运营队伍。目前网站的信息服务基本涵盖了全省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的主要领域。数据中心一期数据容量达到10TB,数据记录超过100万条。
    二是建设了十大产业专业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了果树、经济作物专业信息服务系统,林木、畜牧、农资配送专业服务系统,蔬菜、家禽、粮食作物专业服务系统,渔业专业服务系统,农产品物流专业服务系统等十大产业专业信息服务系统。目前,十大产业专业信息服务系统多数已开始测试,并将针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开展专业化信息服务。
    三是建设开通了信息服务高速通道。依托山东联通公司宽带、移动、本地电话网络,建成了互联网、移动网络和IPTV三网融合高速信息服务传输通道,并研发更新了网络终端设备和服务系统,实现了在电脑、电视、手机之间农户与专家的多屏互动。
    四是初步构建了基层信息服务体系。依托农村党员远教村级站点建设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了300多个专业示范站点,组建了省级专家咨询队伍和市县信息服务队伍,同时结合基层站点建设组建了基层信息员队伍,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五是积极推进三个重大示范工程建设。科技信息服务示范工程,聊城东昌府区的科技视频服务系统和寿光的中国蔬菜视频医院等不断将科技信息服务范围扩大到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工程,构建了农产品产销行情、冷链物流科技和食品质量安全三大服务体系,集聚了8000余名经纪人、214个批发市场,198个主要农产品交易信息,为产、加、储、运、销各环节各业态主体提供交易决策服务;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省科技厅联合省农业厅、海洋渔业厅在寿光120多个设施蔬菜大棚和威海3200余亩设施水产养殖场,实现了生产设施环境信息的自动采集、无线传输、智能处理和控制。
    六是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服务模式。山东在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探索引入市场机制,组织多家通信运营商、专业化信息服务公司参与了示范省平台建设。同时,引导基层服务站探索了无偿信息服务和有偿物资销售的服务模式,通过信息流和物资流的相互补充,使农村农业信息服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下一步,山东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抓住科技部、全国远程办、工信部三部委联合推动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的机遇,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联合推动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整合各类涉农信息资源,构建综合服务平台,完善各类专业信息服务系统,实现针对基层的“扁平化”服务,建成较为完备的农村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95%以上村庄覆盖信息服务快速通道光缆交接点。建成500个综合信息服务示范站和200个专业信息服务站,服务站全省覆盖率达到100%。组建专家咨询服务队伍,培训80000名农村基层信息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力争“十二五”期间基本构建起适应现代农业和城乡统筹发展要求的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各类涉农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村农业信息化支撑体系,逐步形成农村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长效运行机制,使农民利用信息化手段增收致富的能力明显增强,信息化对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为其他地区系统推进农村农业信息化探索经验、提供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