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新年好!
上一篇文章谈振兴乡村已是去年。自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已成为社会热词,农业部、财政部以及各省市的相关部门,都在制定振兴乡村的相关规划部署。全社会都在献谋献策,我们农业人自应一马当先,领跑乡村振兴大计。
今天我们放眼世界,看看世界上有哪些经验可以为我们所用。所谓经验借鉴,并不是要完全照搬,如若某些经验能带给我们一些思考,我想我们花时间在这些经验的阅读和思考上都是值得的。
西班牙创意观赏农业
西班牙,有“欧洲果蔬园”的美誉。农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8%,居欧盟第二位,农业总产值约占GDP的2.5%,全国60%以上的果蔬用于出口。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上最早将农业种植与旅游业结合,发展乡村旅游的就是西班牙人。他们将乡村的一些城堡改造为饭店,把大农场、庄园进行规划建设,提供徒步旅游、骑马、滑翔、登山、农事体验等项目,发掘了斗牛、奔牛、番茄大战等农业特色化、创意化娱乐项目,使全国4%的农业人口创造的农业旅游产值超过了海滨旅游,成为西班牙旅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创造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的旅游体验,如今,西班牙每年都会投入相当大的资金用于农业特色化创新创意研发项目和创意点子征集,让葡萄、葡萄酒、橄榄油、沙丁鱼等农产品不断走向世界。
美国规模化农业
美国地广人少,农业却异常发达。美国没有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村庄,在美国农村,农户大多是在乡村各自的农地上分散居住的。
美国在现代农业、农村发展中表现出来的全国过程的高度自动化、机械化,既有其地广人稀的天然优势,也有在农业各链条、各环节均渗透现代化科学技术、倡导农业专业化的努力。
根据不同区域气候、土壤、地势等客观自然条件,结合农业作物自身生长规律,美国在全国范围内划分了10个主要的农业区,实现传统条件下“多种复合式”经营方式向现代化的“专一专业化”方向转变。
同时所有传统农业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包含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传统农作物等,从播种到最终的入库完全由现代化的自动机器设备完成,这背后,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农业科技研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不可忽视。
日本“一村一品”
20世纪70年代,日本工业化、城市化高速发展,城乡之间差距不断扩大,为扭转农村人才短缺、资本外流、产业萎缩的局面,提高农村地区活力、振兴地域经济,发起了“一村一品”运动。
“一村一品”引导农村居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找到本地的闪光点,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生产具有本地特色、令人感到自豪的产品,并使这些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
随着农业机械化普及,日本九州大分县当地耕牛越来越少。为了有效利用原来饲养耕牛留下来的大片草地,当地人以20万日元为一个认养单位,针对居住在大都市的居民,开展了认养肉牛的活动。
农民用当地的特色产品作为利息,每年寄给认养主人。后来,这种活动发展为一年一度的“品尝肥牛大喊大叫大会”。每到秋天,农家邀请肉牛主人到牧场来,酒足饭饱之后,选出100人依次在噪音测定器前大喊大叫,根据噪音大小评选优胜者。凡聚会参与者,皆可通过抽奖获得奖品,包括葡萄酒、调味品、大米、烧酒等本地特产以及当地的酒店住宿打折券等。
由此,当地的畜牧产业得到发展,使闲置的草地得到了再利用,同时也促进了旅游业,为当地农产品打开了销路。目前,大分县已培育出具有当地特色的产品300多种,总产值达到10多亿美元。
“一村一品”规划引起的巨大成功,引来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竞相效仿。比如,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一州一品”运动,泰国在全国开展的“一村一品”的农村开发运动。
韩国农村区域规划
上世纪 60 年代,韩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悬殊,农民生活水平低下。到70 年代,韩国为促进乡村发展,掀起了以农村开发为核心的全国发展战略,类似于我国的新农村建设。
韩国“新农村建设”的第一阶段,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生活环境。韩国“新农村建设”的第二阶段,对于农业发展潜力大的村庄,倡导“自助”意识。重点疏通河道、改良土壤,提高农业生产的基本装备水平,同时合理布局村庄,促进多种经营发展;对于发展基础比较好的村庄,重点是协助其产业发展。
韩国“新农村建设”的第三阶段,其“新农村建设”由初期的政府主导,发展成为完全由民众参与的民间社会运动
法国生态农业
20世纪80年代,“生态农业”一词正式出现在法国法律中。但早在此前,生态农业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1931年,一些法国农民自发采用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种植出高优质蛋白小麦,用来生产面粉和面包,生态农业雏形开始出现。1958年,第一个生态农业组织在法国西部诞生。1961年6月,法国生态农业协会成立,借助当时强调回归自然的社会运动,积极推动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综合了现代科技技术和管理手段,在生态上和经济上均实现了良性循环,有效地统一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利益最大化。
为推进生态农业发展,法国政府专门设立未来发展基金,每年投入300万欧元,在发展规划以及实践方面的未雨绸缪和积极作为,向市场发出信号,引导社会资源向生态农业聚集,值得一些主打特色农产品、生态农业的县区、乡镇、村庄借鉴。
后 记
西班牙的农业发展十分惊艳,其发展思路有一定的可取之处;日本的模式,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策略,似乎更容易借鉴;美国的规模化农业,科技化武装农业生产,适合大型专业合作社和大型农业生产企业。
小坤认为,目前我们大部分农业人的生产规模偏小,抱团取暖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模式。有创意、有想法、有资金的多方联合,起点高、发展速度也快。
健坤智慧农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