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灾害天气来袭,这批农业人依然高枕无忧

来源:健坤智慧农业 浏览次数: 2018-06-27

各位朋友好!

时隔多日,我们又见面了。阔别重逢,小坤期待的依旧是你的笑容。

这几天,小坤与大家一道为低温天气发愁。

昨天,农业部、农业厅、农业局多个政府部门发布防范农业低温灾害天气公告,以及防范措施。

今天,小坤特意查了一下数据:广东省,2014年年初受低温灾害天气影响,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1.11万亩,农业直接经济损失预计2000万元,受灾的作物主要是蔬菜、玉米、马铃薯等(信息来源:人民网)。往后几年年初,低温灾害天气仍不间断对广东省农业有负面影响。

随后,小坤打开健坤农语云平台查看了一下今天广州某个种植基地智慧农业温室大棚的温度情况。

打开智慧农业大棚界面,终端监测到的现场种植温度达23.1℃,处于农产品最佳的生长范围(白天20~30℃)!

然而,广州户外的温度低于10℃,户外农产品生长速度缓慢,智慧农业温室大棚的农产品已经“赢在起跑线”

广东的最冷的区域位于粤西粤北,我们再来看看粤北某基地的情况。户外监测温度是5℃,大部分农产品接近停止生长,有受灾危险。

我们再打开手机农语云平台,找到梅州某个种植基地,看看智慧农业温室大棚的温度情况。

没看错,16.2℃!农产品生长速度接近正常水平,而户外的农产品已经在考虑抢收、防低温灾害。

低温、寒风、霜冻等灾害天气,严重影响了传统的农业种植;拥抱智慧农业,实施现代化农业种植的农业人,在这些灾害天气面前却可以高枕无忧。科技改变生活,智慧农业值得我们每一个农业人的期待。

以下献上传统农业种植,预防低温灾害天气的方法,希望对圈内的农业朋友有所帮助。

如何提高蔬菜苗抗寒抗冻的能力呢?

(1)种子低温处理,增加抗寒性

A.低温处理。常用于瓜类及茄果类蔬菜。方法是:把泡胀后将要发芽的种子放在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下冷冻1-2天,然后播种,可促进发芽,增强秧苗抗寒性。

B.变温处理。把将要发芽的蔬菜种子,每天在1-5摄氏度的较低温度下放置12-18小时,接着转移到18-22摄氏度的较高温度下放置12-6小时,如此反复数日,能显着提高蔬菜秧苗的抗寒力,并加快其生长发育速度。

(2)施肥培土,提高土温。利用晴天,用牛、猪粪或堆肥等暖性肥施于蔬菜根际处,即可提高土温2--3℃。同时,在封冻前结合中耕,把锄碎的泥土培于蔬菜根际处,既可疏松土壤,又能直接保护根系,中耕深度以7厘米--10厘米为宜。

(3)清理沟厢,预防渍害。对水渍低洼的菜地,要保证沟沟畅通。雨雪天后,要及时清除积雪,清理沟厢,排除积水,防止融化时吸收大量热量而降低温度,以提高根系活力。

(4)控氮撒灰,提高抗寒能力。在低温冻害来临前,在蔬菜地面上撒一层草木灰,即能防寒防冻,又能增加养分,还对十字花科蔬菜的根腐病有较好的防效。

(5)设置风障,阻挡冷风。在菜地北面用作物秸秆等编成1—1.5米高的挡风屏障,以防寒风直接侵袭蔬菜,减轻冻害。也可以考虑在种植地上直接覆盖作物秸秆。


文章编辑:健坤智慧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