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加码!这个职业越来越有吸引力

来源:健坤智慧农业 浏览次数: 2018-07-05

围绕未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2012年到2017年,连续6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出了部署,2017年12月更有新政策加码支持,新型职业农民被国家寄予厚望。那么,什么样的农民可称为新型职业农民?其发展现状如何,又该如何培育和扶持?

怎么样认定?

以务农为安身立命之本

职业农民具有高度的稳定性,以农业作为主要收入来源,把务农作为终身职业。在市场规律作用下,高素质劳动力会向劳动力定价高、工作环境好的地方流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要让务农有吸引力,职业农民收入要达到或超过可能从事二三产业获得的务工收入

如今,“互联网+”现代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催生一批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和退伍军人加入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农民职业化是农业基本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按照发达国家的标准,通常农业产值的50%是由职业农民贡献。照此标准,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重而道远。

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有1500余万名新型职业农民。农业部印发的《“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要发展到2000万人。

如何培育?

把脚印留在田间地头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实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创业孵化基地、综合类基地遍地开花。

“从培训到培育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体现了制度上的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长期工程,已经由以往单一的技术培训拓展到技能培训和经营管理并重,延伸到培训后的认定管理、跟踪服务,还有扶持政策的跟进落实”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说。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实施范围已从2014年的2个示范省、14个示范市、300个县扩大到目前的8个省、30个市和2000多个农业县(团、场)。目前,初级、中级、高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全国70%以上的示范县基本建立起完整的培育框架。

怎么扶持?

用机制创新破解难题

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还面临不少困难。从新型职业农民自身来说,成长也不是一帆风顺,需要权衡规模与效益的发展问题。贷款难、融资贵则是新型职业农民必须面对的另一道坎。

2017年12月,农业部提出,将在园区建设、涉农信贷、农业保险三方面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扶持。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参与现代园区建设。综合运用税收、奖补政策,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信贷支持。完善农业再保险体系和大灾风险分散机制,降低新型职业农民的生产风险。

健坤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系统服务职业农民培训

编辑:健坤智慧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