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春耕备播的关键时节,临淄区在山东全省率先建设了首个生态无人农场,在农业生产的耕、种、管、收等环节采用了可视化的管理模式,推进了智慧农业革命。
这里是山东临淄的淄博禾丰种业公司的农场,我们看到,500亩的麦田里空无一人,一台长约300米的自走式喷灌车正在作业,这个大家伙可是集合了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可以进行小麦的精准高效灌溉。
淄博禾丰种业公司科研部负责人马甲良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田间有多个点有探头探测土壤中水的含量,然后根据我们的大数据,获得作物在未来一段时间需水量,再进行智能化计算我们需要补灌的用水量。
|
![]() |
2019年6月现场拍摄
粮食作物生产中,水肥管理尤为重要,无人浇水也是整个无人农场建设的关键节点。而这套智能灌溉系统在实际运作中,除了能及时解决作物的“渴”还能解“饿”。运用大数据分析和植物种植模型计算得出补充多少肥料,肥料溶解在水中,随着浇水一块喷施入土壤中,这样可以将肥料精准的施用。
水肥一体、精准智能补给,这只是无人农场的一部分。据了解,该项目是国家级智慧农业项目,将会延伸到耕、种、管、收各个环节,都将实现无人化,力争打造出一个在全省乃至全国可以复制的无人化操作样板。
淄博无人农场融合生物防控、绿色植保、无人机、农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依托多种传感节点和无线通信网络,通过天、空、地一体化获取农情信息,采用地、空一体化智能农业机器人和农业装备等协同作业,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决策、智能预警以及专家在线指导。
无人农场云平台系统是无人农场的“大脑”,对农场进行整体调控,监控农场内作物生长环境、土壤状态以及所有机具的作业状态,并进行智能实时调控,该系统由广州市健坤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完成开发建设。
山东理工大学王志强教授介绍说,操作人员可以在办公室里对农机进行精准操控,真正实现农机的无人应用,这会让一个人管理上千亩田地成为可能。
淄博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荆延东:实现这种用脑力劳动代替体力劳动,通过智能化管理来实现人们所对农产品和品质的需求,这是未来的一个必然方向。
信息来源:今晚18点
技术咨询:180 2861 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