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报告:疫情重塑消费市场、不做刻舟求剑人

来源:健坤智慧农业 浏览次数: 2020-04-20

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节奏,无形中培养诸多新型消费习惯,对消费行业影响深远。

新冠疫情以来,传统农产品渠道销售,与旅游、餐饮、交运等服务性行业受到较大冲击,但到家服务、网购、网游等传统“宅经济”却逆势大涨。

NO.1畜禽冰鲜

疫情有望加快畜禽冰鲜的消费替代趋势

报告认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消费者的生鲜购买方式造成影响,尤其会加快畜禽冰鲜的消费替代趋势。

非洲猪瘟病毒开启万亿级生猪冷鲜消费市场。国内生猪年出栏量约为 7亿头,折算成猪肉约为 5500 万吨,按 40 元/公斤的终端价格计算, 市场规模接近 2 万亿。在 2018 年之前,国内生猪消费以热鲜肉为主,由于生猪产能地区分布不均,每年都要从产区(一般为经济欠发达)向销区(一般为经济发达地区)调运上亿头活猪,然后在销区宰杀当天运到农贸市场消费。但 2018 年底国内生猪市场发生非洲猪瘟疫情,该病毒致死率高,已经造成生猪存栏 40%以上的下滑,生猪价格也达到了 40 元/ 公斤的历史高位。

为了应对非洲猪瘟,国务院办公厅 2019 年 9 月出台《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明确表态要实现“运猪”向“运肉”转 变,推行猪肉产品冷链调运,将消费者猪肉消费从热鲜肉向冷鲜肉转变。国内猪肉冷链调运目前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考虑到防控非洲猪瘟的 必要性、政策的驱动以及消费者食品消费安全观念的提升,未来生猪冷 鲜市场有望迎来发展黄金期。

新冠疫情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冷鲜配送消费有望成为主要消费方式。禽肉是国内第二大肉类消费品,2019 年预计白羽鸡与黄羽鸡分别贡献禽肉 850 万吨和 570 万吨。其中,白羽鸡消费偏工业化,基本集中屠宰,集 中冷冻配送;而黄鸡由于肉质香嫩,多为居民消费,因此以活禽交易为主,采用现买、现杀、现炖消费。由于活禽易携带冠状病毒,发生疫情后,各地区纷纷关闭活禽交易市场。报告认为禽类冷鲜消费更健康,更有利于消费者食用安全,本次疫情有望加快畜禽冷鲜消费替代趋势。

NO.2在线购物

从标品到非标品,电商渗透率持续提升

报告认为,从标品到非标品,疫情加速电商渗透率持续提升,目前家电、 服装等标品渗透率较高,而生鲜、零食等非标品线上渗透率仍较低。

2019 年实物商品网上购物额占社零比例超过 20%,但仍有提升空间。从品类来看,家电、服装等标品因为品牌背书线上线下品质差异不大,而线上又具有方便、高性价比的优势,渗透率提升较快,目前线上渗透率已经到 40%左右。

但生鲜、零食等品类因为非标以及体验感重要的原因,线上渗透率仍不高,目前均在 11%左右。疫情影响下,全国人民居家,但生鲜等必需品不可缺少,将推动线上渗透率的快速提升,未来凭借方便快捷品质好等优势,线上渠道的认可度和使用度也将持续提升。

NO.3生鲜电商

疫情期间订单量激增,预计相当比例用户留存

网购生鲜消费习惯已经形成,生鲜电商市场仍呈高增长趋势,品类逐步从配送难度小的水果、蔬菜向配送难度高的水产和畜禽冰鲜延伸。

从艾瑞咨询的调研样本来看,每周网购生鲜 1 次以上的用户占比高达 64%, 用户考虑选择网购生鲜最看重的因素是食品更加安全,用户消费习惯已经形成。考虑到国内人口基数大,生鲜电商市场可渗透空间充足,未来有望持续维持高增长;按艾瑞咨询测算,2018 年国内生鲜电商市场交易 规模 2045 亿元,2022 年市场规模有望接近 7000 亿元,复合增长率接近 30%。

随着生鲜电商与蔬果宅配等生鲜线上配送逐步成为消费者的选择, 生鲜配送品类扩充成为电商的必要选择,品类逐步从配送难度小的水果、 蔬菜向配送难度高的水产和畜禽冰鲜延伸。

从服务类型来看,生鲜电商大致可划分为三种模式,不同模式各有优劣。生鲜电商发展前景广阔,吸引了众多玩家加入,既有美团、饿了么、京东到家等综合外卖平台模式的商家,也有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前置仓 模式的垂直生鲜电商模式,还有盒马鲜生、高鑫零售淘鲜达、永辉生活 等基于线下门店的生鲜电商模式。

相比之下,前置仓模式下,产品自营品质有保障,配送时效也相对较高,但前期固定资产和人力投入最多, 模式最重;平台模式下,配送效率高,固定资产和人力投入最少,但因为产品非自营其品质和供应稳定性无法保障,而且高峰时期可能存在运力不足和运费涨价的问题;到店+到家模式下,SKU 最丰富,线上线下一体化体验效果好,固定资产和人力资本投入居中。

疫情期间,生鲜电商订单量激增,主要 APP 流量和客单价大幅增长。

根 据 Mob 研究院发表的《2020 疫情下的移动互联网数据洞察》,疫情期间盒马、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线上生鲜购物 App 每日新增用户不断增多, 2 月 6 日达到 3-5.4 万人/天。截至 2020 年 2 月 6 日,京东到家日活突破 100 万,盒马、叮咚买菜突破 40 万。每日优鲜公司 2020 年内除夕至初 四实收交易额同比增长 321%,客单价提升 30 多元至 120 元,蔬菜供应 量由此前的每天五百吨增长到每天一千吨。叮咚买菜大年三十订单量同 比增长 300%,近期整体订单约增长 80%,客单价提升 70%左右至约 100元,每天新增的 4 万多用户中自然增长约占 70%,约占整体下单用户的 10%。

达达集团表示,2020 年春节防疫期间,京东到家全平台销售额同 比增长 470%;除夕至大年初六,蔬菜销售额同比增长 510%,水果销售 额同比增长超 300%,鸡蛋增长 770%,乳制品增长 370%,水饺、馄饨 等速冻食品销售额同比增长 790%。

NO.4非接触式消费

疫情期间,持续走红

报告认为,经历此次疫情后,更多企业意识到科技创新和智慧服务的重要性,非接触式消费持续走红。
此次疫情中,很多企业面临“开工难、找 人难以及人力成本高企”等问题,部分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受到较大冲击, 而自动化水平较高的企业复工及招工难度明显更小,更多企业意识到科技创新和智慧服务的重要性,采用自动化产线和无人工厂的意愿都会增加。
同时,消费者会更加倾向人机自助式消费,而不是人际接触式消费, 非接触式消费会持续走红,例如智慧餐厅、非接触式外卖、无人零售、 智能物流、无人机配送等,疫情有望催生一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 能等领域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给新兴产业带来新机遇。

NO.5智慧餐厅

科技创新和智慧服务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餐饮作为非常传统的服务型行业,近年来科技创新不断促使其转型升级,智慧餐厅加速发展被提上日程。
现代移动支付逐渐成熟打破了餐饮商家运营的时间与空间限制,物联网的升级使从供应链到销售端的全方位匹配监控成为可能,大数据与AI技术的落地帮助餐厅精准定位顾客需求。
智慧餐厅指运用大数据及物联网等技术,根据餐厅具体运营及基建情况, 打造全面的智能管理系统。主要涉及的系统有自助点餐系统服务呼叫系统后厨互动系统前台收银系统预定排号系统信息管理系统, 最终目标实现餐厅升级改进、增添时尚感与现代感、降低人工及运营成 本、降能增效的作用。同时,此类餐饮最大程度减少与服务员的接触, 符合疫情爆发后消费者“社交恐惧”的心理,有利于餐厅保持高效率和卫生。

智慧餐厅主要针对前端、中端及后端三个方向的数字化升级推进,前端主要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收集分析数据为商家推荐最佳门店选址。同时包括会员管理系统,通过微信公众号、app 等运营平台收集会 员信息,描绘用户画像,维护会员社区。中端则主要利用云计算功能, 开设预定排号、线上点餐、线上支付等服务。后端利用物联网系统打造 智能后厨,将顾客订单、收银系统、供应中央厨房与后厨一体化,实时 监控后厨运营情况;引入信息系统打造标准化供应链管理,数字化助力 促进标准化餐饮商家迭代。

餐饮巨头海底捞斥资 1.5 亿打造智慧餐厅。2018 年 10 月,耗资 1.5 个 亿、从设计到筹备耗时 3 年的海底捞首家智慧餐厅于北京中骏世界城开业,自助研发的 IKMS 系统支撑整个门店智能化运作。操作流程为消费者下单后,自动出菜机通过控制机械臂从菜品仓库中配菜,菜品通过传送带被送至传菜口,再由传菜机器人将菜品送至相应的餐桌。

海底捞方面介绍,理想状态下整个过程仅耗时 2 分钟。海底捞智能餐厅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等位区、就餐区、后厨区,人员配备比同等规模海底捞餐 厅减少了 20%,极大地减少了餐饮行业人力成本,提升了顾客体验。随着科技升级优化,基础设备应用普及,机器科学渗入低科技含量的服务业是长期趋势,也为解决传统餐饮食材成本、房租、人员成本、毛利“三 高一低”中重要一环提出新方案。

NO.6非接触式外卖

疫情重新定义非接触式餐饮配送模式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发展,麦当劳、百胜、星巴克等快餐巨头正在加强“非 接触式”取送服务,以保证员工和顾客的安全。麦当劳在中国各地进行巨无霸、薯条和其他食物的非接触式配送,顾客可以通过手机或店内电脑远程点餐,员工将食物密封在袋子里,将其放在一个专门地点,顾客在不与人接触的情况下便可取走。

至于外卖订单,快递员会把餐食送至建筑物入口处,给外卖箱消毒、勤洗手。星巴克还建议顾客通过其应用程序订购咖啡,接到取餐通知前,顾客在店外等候,咖啡将被放在店面入口处的桌子上。外卖方面,星巴克表示会定期对外卖箱进行消毒,并每天为快递员测量体温。门店员工必须每 30 分钟洗一次手,公共区域每 2 小时消毒一次。

美团外卖无接触配送新增上百个落地城市,迅速向全国推广。为应对新的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保障春节期间居民的基本生活,美团外卖于 1 月 26 日推出非接触式配送,目前已经覆盖 100 多个城市,并迅速向全国推广。在发送订单时,用户可以与骑手协商商品的指定位置,如公司前台、 家门口等,交付完成后,骑手将通知用户取回自己的饭菜。对于送餐在医院地区的订单,则是通过非接触式设备,如餐柜等进行交付。美团外卖的“非接触式递送”服务可以减少消费者和送餐员之间的面对面接触, 最大程度确保消费者在取餐过程中的安全。

NO.7健康化消费备受重视

健康消费持续增加

疫情爆发是史无前例的全民健康教育,国民有望持续增加健康消费支出。

每一次疫情或安全危机过后,消费者的消费理念都会迎来一次升级,比 如“三聚氰胺事件”直接刺激豆浆机市场新一波需求,“高猛钢事件”刺激 电水壶的“换新潮”。疫情之后,在产品方面、消费者对健康、品质、杀菌等方面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促使健康化和品质化产品销售的大幅提 升;在生活方式方面,消费者对免疫力、健身、享受、家庭等方面的重 视程度明显增加。

7.1 健康产品:减少疾病、满足营养需求的商品更受青睐

例如具备消毒免疫属性的医疗用品(口罩、消毒液、洗手液等)、可囤积食品(休 闲零食、速冻食品等)、可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健康食品(乳制品、保健品 等)。受疫情影响,具备消毒免疫属性的医疗用品(口罩、消毒液、洗手 液等)持续热销,甚至出现抢购一空的现象。
原本节日期间的聚集性消费如酒水、饮料,走亲访友送礼型消费如高端乳制品等,会一定程度受挫,但是,受益于居民囤货、休闲、免疫保健需求等,速冻食品、休闲食品、保健品企业反而会收获利好。京东春节数据显示,牛奶/饮用水/坚 果炒货成交额分别同比增长 300%/200%/100%;水饺、面点等速冻食品同比增长超过 7 倍,线上消费占比高的休闲食品/保健品企业有可能受到 的利好程度更高。

7.2 生活方式健康化:消费者对健康类家电的需求持续上升

消费者对健康类家电的需求将持续上升。空气净化器、除菌洗碗机、洗 手机、消毒柜、净水器、蒸汽拖把等产品在疫情期间销量大增。大家除了通过戴口罩、消毒等方式来保护自身健康外,净化器也成为家庭首选产品。奥维云网(AVC)线上监测数据显示,2020 年第三周开始,空气净化器的线上销量处于快速爆发期,从渠道反馈情况来看,线上平台净化器检索量也在爆发式增加。

疫情之后健康家电的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疫情过后,大家对室内环境和呼吸健康的关注会达到一个高峰,本次疫情使得全民聚焦健康,使得中国健康电器市场的渗透率持续提升。以净化器为例,如今在欧美、日韩等地区雾霾、水污染并不严重,但是空气净化器、净水器的渗透率却很高,消费者也并不仅仅是为了应对雾霾而购入空气净化器,但曾经净化器渗透率提升初始的驱动力均为空气问题和水质量等健康问题。

人们对品质生活的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被禁足”“商家关店” 外出机会减少以及商家停止营业,咖啡、奶茶、果汁茶饮等白领的日常下午茶被阻断,那么对于料榨类产品,尤其是目前较为火爆的手持式搅拌杯、咖啡机、破壁机会有明显刺激,使得消费者养成使用料理机等彰显生活品质小家电的习惯。

消费者健康意识的进一步提升,带来家电高端化需求的进一步提升。如空调市场,对新鲜空气的关注度将进一步提升;此外,具有净化 PM2.5、 除菌、除尘、加湿、提高含氧量等功能的健康空调产品的热度将提高, 清洁类空调市场渗透率也会进一步提升,同时新风系统将迎来机遇;洗衣机市场:消费者对健康洗涤将更为关注,健康概念下,传统高温除菌产品、其他多种除菌方式产品、分类洗产品、迷你洗衣机产品都将获得发展机遇;冰箱市场,冰箱内部存储环境的重视程度也将再上一个台阶。

7.3 体育运动:公众健康意识增强带动渗透率提升

随着疫情的持续发展,健康运动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截至 2 月 18 日,新浪微博发起的“宅家健康运动计划”话题已累计获得 6.2 亿次的阅读量。线上健身平台 Keep 的数据显示,2 月上旬 Keep 聚合运动直播的观看量同比增长近 430%,消费者越来越多地通过直播学习和参与体育运动,显示居民 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各项体育运动渗透率获得提升。

室内运动热潮带动消费者体育用品相关需求爆发,2 月至今多种体育装备销量提升。

疫情下户外运动受限使得居家健身器材销售同比显著提升, 京东消费大数据显示,春节期间京东平台拉力器成交额同比增长109%, 跳绳成交额同比增长 56%,划船机成交额同比增长 134%,2 月上旬京东 自营瑜伽垫成交额同比增长近 6 倍,不受场地限制的健身器材成为了疫 情期间人们的热门选择,本次疫情有望促进运动装备行业的发展。

运动品牌抓住需求扩容的机会进行消费者互动,提升了品牌影响力。

疫情期间,Nike、Adidas、安踏、李宁、361°等多家企业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上进行线上行动,内容包括联合名人发布健身教学视频、发起健身活动等,倡导大家在家每天坚持运动、增强体质,以增强对病毒的抵抗能 力。各家企业发挥自身的宣传影响力,发起的活动吸引了众多群众参与, Nike、Adidas 的运动教学文章阅读量超过 10 万,安踏与明星运动员合 作的健身教学视频获得了 284 万次的播放量,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较 好地增强了品牌形象和品牌影响力。

NO.8特殊商品

房地产、汽车等线上化销售成为新趋势

报告认为,过去很难在网上售卖的商品(例如房地产、汽车),因为疫情影响居民外出,消费场景“被迫”线上化,反倒推动了消费者教育和接受程度提升。

房地产销售受疫情冲击严重,各大房企迅速上线“线上售楼处”。受疫情影响,房地产开发项目停工、建筑工人复工遇阻、售楼处销售业务叫停、 无法按时交房、资金链断裂等等,都是房企面临的挑战,线上看房成为了目前特殊时期的选择,一些由房产开发商和房产电商平台开发的“线上 售楼处”迅速上线,置业顾问们变身主播,把直播间布置成“售楼处”,或 是在实景样板房进行直播。

以恒大集团为例,短短三天时间认购房屋 4.75 万套,证明“房地产线上 销售”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恒大集团于 2 月 13 日率先全面实施网上销售,引入包括“24 小时在线看房”、“720°VR 实景展示”等模式,目前线上销售可完成在线交材料、在线验资、在线选房、在线交易等购房流程。短短三天时间,消费者认购恒大房屋 4.75 万套,相当于房屋的总价值约 580 亿元,全国 600 多个楼盘均有认购,其中最高的一个楼盘认购 870 套。

NO.9在线娱乐

文娱需求加速线上迁移,“宅经济”爆发

9.1 电视:收视率明显改善,平均日活和用户规模增长

疫情导致“宅经济”高速发展,春节期间大屏数据表现亮眼,2020 春节期间电视触达率增加,电视收视率有明显改善。
根据尼尔森数据,2020 年春节前后一周电视整体每日触达率从 76.77%波动上升至 82.41%,增幅高于 2019 年同期变化,2020 年春节期间电视整体每日触达率水平高于 2019 年同期。

用户回归大屏,人均日收视时长增加。根据 CSM 数据,2020 年春节 7 天累计观众规模实现 10.32 亿,占全国电视观众总人口的 80.6%,人均日收视时长从 2019 年春节的 164 分钟增长至 2020 年春节的 194 分钟, 同比增长 18.3%。

9.2长视频:用户活跃度及用户时长保持高增长态势

受疫情影响,居家隔离环境使得公众线上娱乐消费需求增强,同时非假期阶段碎片化的娱乐休闲时段演变成集中化的娱乐休闲时段,长视频平台作为线上娱乐的主要形式之一显著获益。

根据七麦数据,各视频应用在 IOS 娱乐应用免费榜单的排名在 2020 年春节前后较 2019 年同期整体 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从运营指标看,主要长视频 APP 的用户数、用户 活跃度及使用时长均有明显增加。

从下载量上看,假期时段芒果 TV 和西瓜视频推广效果显著。
西瓜视频和欢喜首映得益于电影《囧妈》的线上首映推广,欢喜首映从 2020 年 1 月 22 日排名 115 跃升至 2020 年 1 月 25 日(大年初一)的第 3,每日下载量从 2020 年 1 月 22 日的 1348 增至 2020 年 1 月 25 日的 68544;西瓜视频则从2020年1月24日起连续6天排名前3,同期下载量也从165358 增至 478133。我们注意到,芒果 TV 在春节期间顺应疫情期间线上娱乐需求激增,从 1 月 24 日开启了限时会员免费的营销活动,下载量 2020 年从 1 月 24 日的 33908 提升至 2 月 1 日的 67618,拉新效果显著。

春节期间在线视频行业用户活跃,DAU 及使用时长均有显著提升。

2020 春节期间在线视频行业日均活跃用户规模从平日的 2.64 亿增长至 3.10 亿,同比增长 7.26%。在线视频行业日人均使用时长达到 98 分钟,较2019 年同期增加 16 分钟。头部视频平台 DAU 稳步上升。根据 QuestMobile,爱奇艺、腾讯、芒果 TV 和哔哩哔哩的 DAU 在春节期间 均有不同程度提升,爱奇艺和腾讯视频日均 DAU 稳定在 1.2 亿左右,较 节前增长约 10%,芒果 TV 日均 DAU 水平从 3000 万提升至接近 4500 万的水平。

9.3 短视频:充分受益春节互动需求以及大量碎片时间

受疫情影响,居家隔离环境使得公众线上娱乐消费需求增强。短视频作为切分用户使用时长的主力,2020 春节期间下载量较 2019 年同期有了 较为明显的提升。

以抖音、快手为例,对比 2018 年至 2020 年正月初一 前后 4 天的 IOS 下载量数据,抖音在 2018 年春节前后 4 天的每日预估下载量维持在 300000 以上的高位。快手则是与 2020 春晚合作,直播期间发放 10 亿现金红包进行引流拉新,春晚直播间累计观看人次达到 7.8 亿。春节当天快手预估下载量突破 470000,截至 2020 年 1 月 29 日预估 下载量水平仍然维持在高位。2019 年春节期间短视频整体每日预估下载量较 2018 年有所下降,2020 年春节期间再次波动上升。

信息来源:国泰君安、未来智库、七麦数据、Questmpbile、勾正数据、京东大数据研究院、搜狐网、奥维云网、艾瑞咨询等

1、中国第一个生态无人农场诞生!未来以来

2、2019年,健坤智慧农业大事记

3、健坤公司3项产品技术荣获农业农村部大奖

4、5G+IOT为珠海渔业赋能,智汇行业发展

5、智慧粮仓监控系统——每年可节约粮食350亿斤,满足1亿人1年口粮消费需求!

6、一秒钟帮你识别农作物病虫害?这款AI人工智能小程序逆天了!

7、在“稻”路上不负韶华!兴宁丝苗米:一群年轻人的事业

8蕉岭这个400亩的种植基地,只需要8个人管理,怎么做到的?

9、水稻产业园打通机械化、信息化全链条!高效种植大有可为

10、健坤智慧农业再获大奖!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一家智慧农业获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