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运载火箭搭载北斗卫星腾空而起。一个小时后,国内报告喜讯:我国卫星发射又一次成功了。
据报道,这已经是我国发射的倒数第2颗北斗卫星,也意味着北斗距离完成只剩终极一步。而这一次发射卫星带有特殊意义,因为它是能够凸显出我国自制导航系统的专业特色,它可以让所有用户发送千字以上的短报文,还可以传输图片。

那我国北斗建立的最后关键一步,要在什么时候才能完成呢?据有关计划显示,最后决定性的卫星会在5月发射。在此建成以后,我国自制的定位利器,在整个亚太地区的精准定位,会碾压此前的王者GPS。
北斗耀全球、璀璨中国农业梦。北斗+农业应用,让农业跃上“云端”,也让农机大数据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潜力。

2020年广东春耕
农时贵如金,战“疫”不能误。气温日渐回升,潮汕大地的田间地头先后披上一件“希望”的新衣,那些冒着头儿的新绿是农民们为丰收描摹的底色。
在汕头市潮阳区和平镇的田地里,今年有一点不一样。与往年不同,疫情防控期间,田里少了扎堆忙碌的农民,农业装备成为春耕“保驾护航”的关键“武器”,“黑盒子”应用北斗卫星定位技术绘出春耕的轨迹与秋收的希望。
顺杰农机种养合作社,全体成员奋战一个多月,平整了近一万亩土地,为插秧做好准备,并为周边2500多农户提供服务,覆盖当地5万多亩耕地。
在2020年广东春耕,应用北斗卫星定位技术的农机合作社还有180多个,服务全省将近100万亩农田的春耕与备耕工作。近两年来,广东逐步构建起一张庞大的空(北斗卫星)天(无人机)地(地面机具)一体农机综合管理“信息网”,进一步完善农业大数据在农机板块的应用,这也将成为广东省农机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全省哪里农机多、地市水稻机械化作业面积有多少、全省哪家农机合作社强、哪个农机品牌应用更多、新农人农机化社会服务可以对接谁,以前一系列“模糊”的信息,在农机信息化建设进程中都将迎刃而解,农机大数据应用价值正在加速形成,这一切都得益于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快速发展。

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探索构建农机精准作业系统、“天空地”一体化大田农情监测系统、农业生产精准管理决策系统和农业高效生产公共服务系统,促进农机大数据、智慧农机融合应用,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大田种植数字农业生产模式。
广州市健坤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融合北斗定位、物联网、GIS和互联网技术,打造农机信息化服务平台,通过信息化技术进一步提升合作社的管理水平,以信息化技术赋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动“互联网”+农机社会化服务快速发展。
一、基于作业数据分析的社会化服务信用评价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化服务网络供需对接,打破农村“熟人经济”的界限,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
二、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信息化管理水平,盘活个体农户机具,探索“机具共享”,破局“有机无田、有田无机”,提高农机使用效率,加速机械化水平提升。
三、基于用户数据的农机行业全链条供需精准对接,包括机具购销、机具租赁、维修服务、零配件供应、燃料供应、农机运输服务、技术服务、农机保险等。
。

2019年,健坤公司JK-NJ02-SS农机作业监测终端,成为华南地区首个入选农机田间作业远程监测系统推荐名单的产品。
2019年,健坤公司的“机语-农机作业监测终端”,与“5G+智慧渔业解决方案”和“农业大数据解决方案”,一同上榜农业农村部的《2019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