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无人驾驶的播种机在田里轰轰前行,短短一个小时,播种14亩水稻,随后自动回到出发点。一个短视频让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及其团队的无人农场项目火遍全网。无人农场有了,无人植物工厂还会远吗?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设施种植机械化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设施布局标准化、设施建造宜机化、生产作业机械化、设施装备智能化和生产服务社会化。这是我国首次对推进设施种植机械化作出系统部署,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行动。广东作为智能制造强省,积极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加快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稳步推进设施农业大发展。

大棚:以前看外观,如今比“软装”
传统土棚棚体短小陈旧,土地利用率不高,生产技术落后,种植技术单一,生产管理主要依靠人工经验和主观感受,多个温室大棚操作不方便,也容易存在误差,智能通风调温等设备更是非常缺乏。由于设计之初很多没有考虑到农机,一些大棚农机根本进不去。
“不同于以前,如今大棚更看重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精准化、定量化、数字化。”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设施中心主任刘霓红介绍,特别是在广东省农业产业园建设中,对农业设施装备和机械化提出要求,很多产业园会根据园区规划和产业发展情况,量身定做设施大棚。

近年来,广东省大力发展设施种植装备,坚持市场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瞄准设施种植绿色高效发展的机械化需求,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全面提升设施种植机械化水平,支持设施种植高质量发展。
走进广州柯木塱基地1号大棚和2号大棚,这里的温室,不仅外观俊美,而且内装豪华,作为广东现代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大棚内配备了一批高大上的物联网设备,智能程度堪称国内顶流。

“温室内的空气温度、土壤温度、相对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水份、光照强度、水流量以及PH值、EC值等参数都有装备进行数据采集,这些基础数据通过传感器储存到云端数据库,通过云端的数据分析和管理系统,最终形成可视化的数据展示界面。”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吴玉发介绍,中央控制室再根据数据情况,判定农作物生长情况,并及时提供移栽定植、水肥管理、病害防治、采收包装等相应的农事指导。
如通过对环境湿度与温度的综合分析,可以进行病虫害预警;根据土壤温度和环境温度的温差变化,可以判断土壤的透气性,并适时安排松土;通过对土壤湿度的综合分析,可对果蔬农产品进行防裂果预警;通过对棚室负载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设施蔬菜:从重点环节到全程机械化
广东是中国蔬菜生产和消费大省, 同时也是重要的供港澳蔬菜生产基地和重要的“南菜北运” 生产基地。广东设施蔬菜生产的最高水平到哪里?即已经实现了从播种、育苗、移苗、种植、采收包装等全程机械化种植。

“目前大棚内水肥一体化设施、基质栽培普及度相对较高,一些设备先进的大棚蔬菜主要种植环节也实现了机械化,但在一些中间衔接环节上如种苗入床等需要人工操作。如今,科研的进步可以做到蔬菜设施种植全程机械化,如育苗环节的入床机、移苗环节的出床机、移苗机、自动物流输送装备等。”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主任甘玲表示。

大棚内机械采收一直是蔬菜种植的难点,2020年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研发出温室番茄采收机器人,不仅可以准确找到番茄,而且能精准识别番茄的成熟度,并用机械臂熟练的剪下成熟番茄,并运输回指定地点。“这款番茄采摘机器人,不仅有‘眼’,还有‘手’有‘脚’,目前已经在进行实验室调试阶段,预计明年将投入温室实景试验。”刘霓红介绍。
“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除了种植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大棚维护清洁也进入机械时代,设施装备“上天入地进棚”不是梦。“随着大棚使用年限的增加,灰尘雨水等会污染大棚棚顶,为了维持透光性,屋面清洗机在大棚顶上跑几圈,就能维持棚顶清洁,降低了人工除尘的难度,恢复透光率,大棚使用年限也大大延长。”吴玉发介绍。


设施装备技术升级后,还延伸出一些新业态和新模式,形成了包含种植、农副产品与食品加工、乡村旅游、学习参观、生态休闲在内的新功能,带动了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广东设施种植机械化快速发展离不开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成果转化和对接,突破科研生产“两张皮”问题,加速落地了一批设施农业重大项目及示范项目,加快产品的迭代出新。
呼吁增加设施种植装备进补贴行列
在实际生产中,大多数设施种植企业温室大棚以传统种植为主, 自动化、智能化设备配套不足。“设施种植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行业,智能装备更是如此,如果没有政府补贴,农户个人很难发展起来。”刘霓红举例称,福建省市两级都非常重视设施农业补贴,其中2019 省级设施农业专项资金补贴达19 亿元,2016—2019 年厦门市对智能化玻璃(PC)温室建设补贴达36 万元/亩,对智能化薄膜温室建设补贴达24 万元/亩。目前,厦门正大力培育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和集群。
广东是经济大省,也是消费大省。珠三角城市蔬菜自给率不足,其中香港、澳门、深圳、东莞、珠海蔬菜自给率均不足30%,很多农产品要从外省输入,特别是优质果蔬结构性缺口很大。“目前设施种植装备是不享受财政补贴的,建议加强设施农业专项政策资金支持,促进温室园艺设施和装备发展,希望未来能把设施种植装备纳入补贴范围,让更多种植户分享到科技进步的成果。”刘霓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