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种马铃薯产业,得益于适宜的气候、上市时间与其他马铃薯错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等利好因素,马铃薯种植业迅速发展壮大,种植区域已从平海镇扩大至全县,涌现出了铁涌、平海和稔山3个冬种马铃薯专业镇,成为“中国冬种马铃薯之乡”。
新模式:“鲜食玉米—稻—薯”
此前,惠东已形成“稻—稻—薯”三熟制耕作模式,即早稻收获后种植晚稻,晚稻采收后冬种马铃薯。其一方面实现了改善土壤结构、抑制病害,达到绿色化生产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让当地农田利用率极大提高,种植户亩产收益最大化。
然而,在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人员也发现了该模式的一些缺陷,如生产成本高、效益低下,三级作物茬口衔接不畅,土壤水体污染等。为提高稻田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2015年,国家农业农村部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课题在惠东落地,科研工作者着手开展“薯稻三熟制耕地种植体系优化关键技术”研究。
去年6月,在惠东县铁涌镇油麻地村验收示范“鲜食玉米—中晚稻—冬种马铃薯”三熟高效轮作模式的阶段性成果。专家们为试验田里的“粤甜28号”玉米进行测产验收,该品种玉米有高产、优质、抗逆等特性,亩产可达到1494.60公斤。
这种三熟高效种植模式,以经济作物效益高、生育期短的“鲜食玉米”替代传统的种植模式中的早稻,缩短了种植时间,解决了广东省传统的“稻—稻—薯”种植模式存在的茬口衔接不畅、经济效益低等问题。接下来,惠东县计划将目前的马铃薯产业“稻—稻—薯”种植模式优化为“鲜食玉米—水稻—马铃薯”种植新模式。
新品种:尝试引种彩色、加工型马铃薯
惠东县冬季气候温润,最适合优质和市场竞争力强的早熟鲜食型马铃薯品种。自上世纪60年代初期引进,已经经过了60年的历程,惠东马铃薯品种不断试验和优化。目前,惠东县主要种植的马铃薯品种为费乌瑞它(Favorita)系列品种。
费乌瑞它(Favorita)系列品种,品种早熟,结薯集中,薯块膨大,长椭圆形适中,适于鲜食且食味品质极好,口感爽滑、味道清澈,是适合出口的优质菜用薯。实际上,惠东的马铃薯八成以上在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的批发市场、大型超市销售。走向世界的马铃薯,成为村民致富的“金蛋蛋”。
近年来,惠东更是加快了推广更加优良新品种的脚步。通过推广良种化种植,提升经济效益。经过反复试验,惠东县拟推广种植产量较大、抗病虫害能力强的“陇薯七号”;同时尝试引进彩色和加工型马铃薯小规模种植,丰富鲜薯品种结构。
新技术:科技合作引导绿色种植
今年惠东马铃薯亩产量都有5000斤以上,与去年相比,亩产约增加200斤,再加上售价创近几年新高,农户增产增收乐开怀。这背后,除了天气条件和市场规律等外在因素外,也得益于近年来对马铃薯种植技术的不断完善、科技利用率显著提高、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提速。
同时,惠东县加强与省农科院、华农大、省农装所等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重点推广冬种马铃薯“121”节本增效配套栽培技术,即以健康种薯为核心,推广水肥一体化肥水管理策略和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策略,以小型机械为重点,推广农机农艺融合的机械化管理技术。
惠东县近年来致力提升马铃薯种植全流程机械化程度,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力度,加强农户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的培训,引导群众理解、支持和参与绿色种植。
新空间:探索种植区域从沿海扩大到沿江
多方面扶持壮大马铃薯产业
在持续推进“四新”产业布局的同时,惠东把发展马铃薯产业纳入特色农业和产业化发展规划中,运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推进马铃薯向“生产基地化、经营产业化、市场国际化”方向发展。
惠东出台了《关于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从资金、税收、自营出口、贷款贴息、种薯经营、电商等方面,倾斜支持马铃薯产业发展。
惠东县近年来注重打造马铃薯品牌,注册了“九华”“平海”“奕达康绿宝”“奕强”等冬种马铃薯品牌。各产业化组织通过“公司+基地(网点)+农户”“合作社+农户”生产模式,充分发挥资金、市场和科技优势,有效解决了马铃薯的生产和销售问题,带动冬种马铃薯生产快速发展。
今年,惠东县正在创建马铃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据介绍,该产业园建成后,力争到2021年,辐射带动惠东全县马铃薯产业种植规模达到15万亩以上,带动农户26000户以上,农户年均收入高于惠东全县平均水平20%以上。
为实现这一目标,惠东县将通过统筹推进“新模式、新品种、新技术、新空间”的产业布局,依靠健坤智慧农业装备技术和“数云端”应用模式,打造产业园数字农业系统平台,赋能马铃薯产业园一二三产融合、产业园品牌塑造、高效分析与决策,推动冬种马铃薯产业优化升级,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形成长效稳定的增收途径。
农民日报、健坤网络公司
小坤-TEL:180 2861 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