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科研,情怀农业丨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莅临健坤指导工作

来源:未知 浏览次数: 2017-07-14

5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汪懋华莅临广州市健坤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司”)指导工作,主管单位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以下简称“省农装所”)领导张汉月所长、马志光副所长、健坤网络公司总经理孟祥宝与副总经理谢秋波亲自接待了汪院士的到访。

随后,汪院士与省农装所领导、我司管理层代表,以及科研项目骨干举行了座谈会,会议围绕农业装备产、学、研方向进行多方位交流与探讨。张汉月所长向汪院士汇报了省农装所最新的农业装备研究成果,我司科研管理部黄家怿博士则对新近研发的农业物联网传感器和无人设备进行了系统讲解。

张汉月所长(中)

汪院士对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和健坤网络的研发成果表示了充分的肯定与赞扬,并表示每次到省农装所和健坤网络公司交流都很有收获,每当有机会到广东的时候,即使再忙也要争取一些时间过来做技术交流。汪院士在座谈会现场有感而发,发表了一系列前瞻性和建设性的观点:

汪懋华院士

1、农业成果喜人,发展任务重大

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2016年虽有小幅下滑,但仍处于历史高位,我国粮食生产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矛盾突出;广东2020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任务在“粤港澳大湾区”概念提出后,更显得艰巨与迫切。贯彻落实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农业装备,广东省农装所和健坤网络对于广东实现农业现代化肩负着重大任务,汪院士勉励我司研发人员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补短板、补短腿,从实际问题谈创新

2016年广东省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仅为46%,在全国范围内处于中低水平,在补机械化作业短板这一领域就可以有很好的创新方向。汪院士谈到了南方稻谷的烘干问题,南方高温多雨,谷物容易发霉,每年因谷物霉变问题损失了不少的粮食存量。农业机械化作业是全流程的机械化,鉴于目前的机械应用情况,我们在全流程机械化作业领域仍有很大的创新空间。

3、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

汪院士谈到了曾经的测土配方施肥案例,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检测费用高的问题;二是数据准确性的问题。造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难以大范围推广,谈农业信息技术创新,更要关注技术如何落地。信息化,首先是数字化,有了数字才有大数据,然后才有云平台等一系列数据应用;大数据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大制胜法宝,而大数据发挥功效的基础是数据的准确性,农业传感器将在数据准确获取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4、重视基础性问题研究

当前的农业科技领域,已研发出许多先进的技术,但是在农业技术推广上仍面临着很大的障碍,汪院士举例说:我们都知道设施农业很好,但设施农业在一些高原和高温地区仍很难推广,这些地区即使建了温室大棚,棚内温度还是太高没法种植,直到可透光膜材料的出现,才为这个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法,可变透光膜在29℃以上的强光照射下,反射红外射线等射线,膜层仅吸收很少的热量。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务必要重视基础性问题的研究。

汪院士本次到访健坤网络,提出了很多前瞻性和建设性观点,本文仅节选了其中的部分内容。汪院士长期专注农业现代化的研究,是我国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开创者、精细农业领域研究的先驱者,小坤在此谨代表农业人对汪院士表示由衷的感谢!


转载请注明:www.e-jiank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