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是广东重点农业大县,地处广东省东北部,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县”和“全省粮食高产创建先进单位”。兴宁市委、市政府历来非常重视粮食生产工作,近年来集聚社会各类资源力量,开展兴宁市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区建设。
通过一年的筹备与努力,兴宁市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区建设已经落成。按照“数-云-端”协同赋能的物联网架构设计,在本市多家规模化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建设智慧粮食全程机械化生产综合示范点,多个智慧粮仓示范点,将育苗温室物联网、大田种植物联网、粮食仓储物联网、农机物联网“四网合一”,将农业数据采集过程融入农业生产过程,汇聚成兴宁粮食产业“一张图”大数据平台,打通“数云端”数据上行和产业赋能。
对于大规模水稻种植而言,如果一一去现场察看每个稻田的土壤温湿度情况,显然非常耗费人力物力,而兴宁市的水稻种植通过引入墒语·土壤墒情监测器,实现农业物联网监控全覆盖,稻农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每个地块的气象环境——空气温度、湿度、光照度、大气压力数据,远程实时监测稻田环境,且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精准快速,稻农打开农语云App就能够查看数据报表,简单又方便。
时下,秋收已结束,走访云丰、锐嘉多个农机合作社发现,稻谷归仓的背后,一些“高精尖”的农业科技运用越来越多。在润丰农业合作社里,一台联合收割机的车身上,有一个显眼的接收信号的装置。“这是一个北斗卫星定位、智能作业数据监控和传输系统。”有了卫星定位,把作业的轨迹和面积精准测定出来,农机所在位置、机收面积、作业质量等信息一目了然,极大地节约了合作社监管成本,为兴宁市农机社会化服务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
秋收之后,如何科学储粮,关系粮食安全。在兴宁市辰兴种粮专业合作社、广东米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粮食仓库,每个粮仓都实现了智能控温。每个粮仓专门安装了粮堆、粮温、湿度传感器,可以精准监测并调控整个粮仓的温湿度控制在合适范围。
通过监测粮堆温湿度,就能判断粮食是否发生虫害。一旦某个点位的温度升高,中枢系统将发出预警,管理人员安排冷却机和粮仓底部的送风管道会对粮食进行降温和通风处理。粮仓内的所有数据和实时情况都通过一台电脑,在智慧粮仓存储管理系统平台上观测。过去储粮手段差,如今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做到了科学储粮,确保了粮食安全。
欢迎关注健坤智慧农业
技术咨询:180-2861-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