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时节,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七万余亩稻田一片金黄。“今年下半年要赶生产,不能和厂里经常请假,一亩地打田120元、插秧130元、收割120元,无人机喷药免费。花两天工钱,地帮我种好,稻谷帮我收回家。”
提起土地托管服务,来自蕉岭县白马村的小莫赞不绝口。记者走在田间,不见农民,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安装了北斗智能系统的收割机来回穿梭。“土地托管给我们,农民安心在外务工,农场主安心对接市场。”蕉岭县伟强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伟强说。
近年来,蕉岭县依托良好的农机基础和广州市健坤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北斗农机远程作业监测与管理关键技术”,积极探索农机4.0,推动农机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升级转型,借助农机+互联网,发展智慧农业,助推农业社会化服务驶入快车道。
近年来,蕉岭积极打造优质稻种植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2020年全县水稻机播面积4.2万亩,机插率30%,水稻机收面积14.2万亩,机收率98.6%,水稻综合机械化率80.65%,多项指标位于全市前列。
成绩背后离不开土地托管,当前农村普遍存在小生产与大市场、用工紧张等问题,如何有效解决痛点?“土地托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内容,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蕉岭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汤超宏说。
同样是帮助农户种地,蕉岭土地托管有何亮点?“一个平台汇聚全县农机资源,科学调配农机下田。”蕉岭县农业系统党委副书记、蕉岭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陈广志介绍,在伟强农机专业合作社(下称“伟强合作社”)内,建有一套广州市健坤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互联网信息化管理系统,整合了全县农业机械,能实时看到每台农机的出勤状态。

“伟强合作社专注于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机信息化工程、技术咨询、农机销售等工作,实行五统一的创新企业化管理模式,即统一订单作业、统一调配农机具、统一服务质量、统一收费标准、统一核算结算。”李伟强表示,合作社不从事种植工作,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在农机服务上,每年农忙时节,有充足的农机和机手服务。
据悉,伟强合作社现有社员128人,其中维修人员18人,拖拉机教练员4人。拥有办公场所、机械库房面积1600平方米,其他各类农业机械197套(台)。2008-2010年承担了全国和广东省机械育秧示范县机械化育秧项目,是蕉岭农机社会化服务龙头企业,也是蕉岭丝苗米产业园的实施主体之一。

“今年合作社完成作业服务面积3.5万亩,其中机耕面积5千亩,机收面积2万亩,冬季起垄面积1万亩。”说起土地托管,李伟强自信的笑道,通过信息平台的统一管理,资源利用更高效,未来将继续向农机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今年7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认定37家服务联合体,蕉岭县晟福农机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晟福合作社”)位列其中。晟福农机理事长林干松说,“我们采取‘基地+农户+合作社+公司’的利益联结模式,打造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体系,能为农民提供育秧、插秧、收割、烘干、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

目前,晟福合作社现拥有机库、维修间600平方米和办公区200平方米,农机训练培训场1000平方米,育秧大棚1800平方米,配备联合收割机8台、中型拖拉机12台、高速插秧机6台、激光平地机4台、植保无人机4台等。
走进晟福合作社生产车间,巨大的仓储设施、银色的分拣管道令人惊叹。“这套设备造价1000余万元,左侧是1座1500吨的稻谷恒温恒湿仓,右侧联通设备每天可烘干42吨稻谷,产出60吨优质大米,并且可以按照色泽、质量等进行分拣包装。”林干松表示。
据统计,2020年晟福合作社参与实施2020年蕉岭县农业生产托管项目,今年早造已完成统防统治782户1404.3亩,机收(包括秸秆处理)服务1291户2287.8亩,稻谷烘干服务951户重量1225.2吨。
罗锡文院士提出,中国农机要走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从全到好、从好到强的“1.0至4.0并联发展”思路,其中,农机4.0从好到强就是指实现农机自动化和智能化,农机+互联网,发展智慧农业和农业机器人技术。
2020年蕉岭县通过补短板、壮大社会服务组织,不断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积极推进社会化服务坐上科技“顺风车”。“我们对设备进行了升级,全部收割机都装上了北斗定位系统,服务更精确。”李伟强指着信息化管理系统大屏幕说,现在可以准确定位所有的机械,对其运行轨迹都有清晰记录,还能准确测量出工作面积。

虽然李伟强说起来头头是道,玩转这套智能系统最厉害的,还是李伟强刚大学毕业的儿子李创彬。“农机GPS定位装置与收割机、无人机进行捆绑,一机一号,实时监控,如果遇到机械故障或者作业受阻,后台就能看到,我们就会以最快的速度派人前往维修解决,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李创彬介绍,而且还能综合天气、作业地点等,进行数据分析,并对机械最佳操作时间和路线进行合理规划、有序安排。

2020年10月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处副处长陈奕娟、省农机试验鉴定站站长陈永志到伟强合作社调研
智能化服务需要更多高层次年轻人加入。为跟得全县农机转型节奏,蕉岭县大力培养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人才,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培训8期,培训农机化实用人才135人次,农机技术人员20人次。“现在合作社里操作农机的基本都是年轻人,如今新技术大量出现,希望更多年轻人加入到5G时代互联网+智能农机的探索中来。”李伟强说。
信息来源:南方农村报韩雨珂 赵飘飘
智慧农业技术咨询:180 2861 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