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的发生,得益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的实施。“以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为重要抓手,我们实现了大部分撂荒、分散、零星田地的整合和田地连片机械运作,有力促进村集体、村民、托管服务主体三方共赢。”茂名市委常委、高州市委书记王土瑞说。
截至目前,高州全市有专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专业户等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36个,从业人员2000多人,专业服务公司和服务型农民合作社数量超过服务主体总数额1/3。2021年,高州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超11万亩次,其中服务粮食作物面积9.5万亩次,服务带动小农户7500户。
如今,高州农业社会化服务迈入快速发展阶段,服务范围已延伸至经济作物、畜禽养殖等领域和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探索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撂荒地复耕种粮的长效机制,形成了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发展模式,取得了可供推广借鉴的宝贵经验。
破解瓶颈
闲散土地实行规模化经营
——
暮冬时节,走进高州广袤的田野,地里四季豆、尖椒、玉米长势喜人,一派绿色的田园令人仿佛置身于春天里。不过,种了半辈子地的荷花镇潘龙村村民陈叔已经很少出现在田间地头。
“我一个人种地,辛苦不说,除去所有开支,一年下来挣不了多少钱。现在流转给别人发展产业,不仅有了租金还有了别的工作机会。”陈叔说。
在潘龙村,采取合作共促模式与高州市龙富专业合作社双向发力,向群众租赁土地建立了辣椒、水稻种植基地约100亩,年产值达到20多万元,累计提供180多个就业机会,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这是高州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一个缩影。
作为农业大县,高州曾凭借高产、高质、高效的“三高”农业名扬全国,被誉为“广东省山区综合开发的一面旗帜”。随着时代进程的推进,小农户众多、散地碎田普遍存在等问题,已经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谁来种地、怎样种地?如何破解分散的小农户土地经营细碎化、生产效率和效益低等现实难题?围绕促进农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近两年,高州展开一场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践探索。
高州率先从土地这一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入手,推行土地预流转到村集体。目前,高州出台《高州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实施方案》《高州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以奖代补方案》,统筹省级涉农资金对符合奖补条件的土地流入方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奖补。按照“土地预流转+网上竞投”办法,将土地预流转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随后在高州市农村集体资产网上交易平台对外进行公开竞价交易流转。
数据显示,高州全市承包土地面积75.24万亩,已累计流转31.45万亩,占比41.8%,有效将零星碎片的“小块田”转变成集中连片的“大块田”,推动农田连片。
土地规模上去了,高州积极探索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农户通过土地、资金入股或联营,与村集体建立紧密关系,引领小农户融入农业现代化发展。
近些年,高州将农业支持政策逐步从补主体、补装备、补技术,向补服务转变,4年来争取2000多万元,重点在粮食生产“机插秧、统防统治、秸秆还田、基肥代施”等环节进行补助,扶持专业化农业服务组织、服务型农民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等发展壮大,提供优质的农业生产服务。
为提高农户接受服务的意愿,高州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服务补贴等多种方式,拿出真金白银确保服务组织“愿意干”和农户“能接受”。该惠农政策和地力保护补贴一样长期实施,在推动托管服务政策落地的同时,也大大提高农户接受服务的意愿。
针对农户与服务主体签约流程规范问题,高州制作示范合作样本,在全市推广使用,规范服务组织与村集体、村民的合作关系,保障三方利益。同时,建立高州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名录库,让村集体、村民更好地了解服务组织,根据需要来选择服务主体及服务项目。
去年来,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在高州大地全面铺开,实现田地连片机械运作,促进村集体、村民、托管服务主体三方共赢。目前,该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51.06万千瓦,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74.63%,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55.03%。
创新模式
满足多样化生产服务需求
——
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提供方来看,公共服务组织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供给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推动形成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格局,需要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为农业生产者尤其是广大小农户提供灵活多样的社会化服务。
设于石鼓镇汶水教村的高州市迪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有成员农户109户,分为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小组、农机作业服务小组、农资服务小组、农产品购销小组,主打“保姆式”托管,可为种植水稻、玉米、辣椒、番薯的农户或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业生产单环节、多环节、全程托管等服务。
“在我们联合社,肥料统配统施服务、灌溉排水服务、疫病防疫和统治服务、机播机种机收等机械化服务都可以‘一站式’提供。”迪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荣迪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钟荣迪自豪地说。
以荣迪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去年合作社自种土地700亩,提供全托管服务的土地2000亩,还有机播机种机收等机械化环节服务超2万亩,既有承包土地的种植利润,也有提供社会化服务带来的收益,实现多头营收。
除了服务组织,村集体也在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中发力。
几年前,石仔岭街道镇大岭村的土地由村民个人经营,单一种植,还存在丢荒现象,空有大片土地资源,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收入微薄。“与其让土地荒废长草,还不如整合起来流转,赚得一分是一分。”该村党总支书记、村级田长邓槐波随之带头行动,发动村党员干部筹集8万元资金,流转土地11亩,由合作社统一种植圣女果,合作社第一年就盈利12万多元。
如今,镇大岭村把党旗插在农村土地改革的第一线,村党组织做好“服务官”,成立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试行将分散土地预流转至合作社,或由合作社组织生产经营,或统一对接给企业使用,累计流转土地1200多亩。
“针对小农户生产现代化难题,高州立足不同主体、不同环节的生产需要,注重引导服务组织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与创新服务模式,完善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等服务模式,已经发展了多层次、多类型的专业化服务。”高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龙国源介绍。
在实践中,高州因地制宜形成了四种服务模式,有效满足多样化生产服务需求。
延伸服务
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覆盖
——
高州农村地域广阔,物产丰富,四季弥漫着花果鱼米香甜。随着农业社会化服务迈入快速发展阶段,不同农业产业上的社会化服务需求浮出水面。荔枝、龙眼等水果产业就是其中的需求大户。
作为全国水果第一县、中国荔乡,高州荔枝年产量占全球的十分之一,世界每十颗荔枝就有一颗来自高州,高州还是世界储良龙眼发源地。瞄准荔枝、龙眼庞大的生产需求,高州市子文合作社近年推出相应的托管服务,打响了招牌。
“经我们团队打理的果园,去年都增产30%以上。”子文合作社负责人李子文是荔枝龙眼种植的土专家,如今发展了200人的托管团队,为过百户果农提供服务,托管面积达数万亩。
从去年荔枝龙眼采摘期过后,李子文的团队就开始扎进高州各个大大小小的果园,为果树提供矮化复壮、药物疏花等托管服务。“现阶段荔枝龙眼都到了关键的花期,人为干预及时控穗疏花可提高坐果率。”李子文说。
横向对比高州各类供给主体,其提供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种类存在差异。而纵向来看,高州农业社会化服务更是渗透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
由高州市庆宗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创设的水稻育苗基地,依靠培育商品秧苗,搞产前服务赚钱致富,同时推广新技术让农民群众增收得实惠。
“我们的自动化水稻育秧机比起传统的手工作业,育苗不仅节省人力成本,保证育苗质量,还能提高水稻产量。”该合作社负责人冯宗庆介绍,去年晚稻已全部完成收割归仓,今年新春过后将会启动新一年育苗工作,目前已收到300亩面积水稻订单。
记者在育苗基地看到,为迎接新一轮育苗备耕,基地大棚内的育秧机、秧泥已提前储存摆放。而在另一处厂房,碾米机作业声隆隆作响,一袋袋经筛选打包后的大米从流水线“吐出”。
除了产前服务,庆宗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还为当地农户提供代耕、代割、碾米等产前、产中和产后一系列作业服务,实现向现代农业的经营方式的转型。
近些年,高州在重点做好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和关键薄弱环节服务的基础上,引导服务组织积极拓宽服务领域,探索在经济作物、畜禽养殖、产前产后等领域和环节拓展服务的模式和方法。
特别是将绿色种养与农业机械相结合,高州已形成“4+5+3+5”服务内容,即种收环节有良种推广、育秧(苗)、机耕机插机收、烘干收储;田间管理环节有农资供应、测土配方施肥、农药化肥减施增效、农药安全使用、病虫害统防统治;培训环节有种养技术培训、农机操作培训、农机使用维修;产后环节有粪污利用、秸秆利用、农产品加工、品牌打造、市场销售。
一线实践、提质增效
助推农业现代化加速向前
——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建设智慧农业。眼下,科技与农业走向深度融合的高州,正孕育新的丰收图景。
走进位于高州市石鼓镇金墩工业园中的广东浩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正在将回收的稻草、玉米秸秆等废弃秸秆资源通过生物发酵、低温干燥等多种处理工艺进行加工。
过去,秸秆采取焚烧的措施处理会污染环境,秸秆全部粉碎还田,将超过土壤的消纳能力,更会增加病虫害的发生。如今,通过机械化粉碎离田回收,进行饲料化加工利用,可为肉(奶)牛等养殖企业提供优质的秸秆饲料来源,实行秸秆“过腹还田”。在解决农户后顾之忧的同时,又增加当地畜禽养殖业和农民的收入,实现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生产秸秆生物饲料,解决了各种废弃物的处理难题,达到‘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该公司负责人邓洪芳介绍,公司目前日加工秸秆能力达100吨,年加工秸秆可达3.3万吨。通过秸秆“过腹还田”,每亩地可以节约肥料成本100元。
放眼全高州,截至2021年6月底,全市水稻、玉米、大豆、番薯、花生等农产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均超过92%,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正走深走实。
依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的实施,高州传统农业正朝着智慧农业转变,农业实现“三增三减”,即作物产量、群众收入、生态效益增加,劳力投入、生产成本、面源污染减少。
水稻通过全程托管服务,水稻亩产480公斤以上,提高水稻单产60公斤。高州粮食总产量年年增长,年产量40万吨以上;成本节约190-220元/亩/年、农药使用降低20%。农户每亩地所需的农药、植保人工费用由90元/亩降到60元/亩。玉米全程托管,玉米亩产1000公斤以上,提高玉米单产100公斤,较农户耕种成本减少29.5%。
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高州还推动服务组织与集中连片规模种植、打造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相结合,形成产业集聚,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省级专业村58条、专业镇11个。拥有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12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5个、“粤字号”农业品牌19个。全市有6种农产品种植面积超20万亩,6种农产品年产量超20万吨。高州成为广东最大水果生产基地、全国最大荔枝产业基地、全国最大龙眼产业基地、广东最大北运菜生产基地、华南地区最大蛋鸡养殖基地、全国最大鳄鱼养殖基地。
2019年来,高州获得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县及省级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家庭农场示范县、规模养殖机械化示范区(县)试点县。高州市农业农村局获评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先进单位。
高州市农业农村局表示,2022年,高州将继续建立完善全市托管体系,建设一个市级社会化服务中心,每个镇街建设一个分中心,每个村委会配备一个社会化服务托管员,通过三级联动,打造高州社会化托管体系,推动社会化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信息来源:新闻睇多D
技术咨询&合作:180 2861 2231
推荐阅读
1、一片叶子、一个大产业,「怡品茗」如何建立起数字茶企标杆?
关于我们 About us
广州市健坤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隶属于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是华南地区著名的智慧农业建设服务商。拥有智慧农业全行业领域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销售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地区。
健坤公司深耕智慧农业领域22年,是国内农业信息化的先行者,在现代农业建设领域持续多年开创行业前沿技术。公司以农业信息化技术为基础,融合人工智能、IOT、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卫星导航等多种技术,已形成“软件、硬件和服务”三位一体的智慧农业建设布局,首创“数云端”协同模式,提供“农业政务高效化、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服务便捷化”系列应用解决方案,赋能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健坤公司拥有80多项软件产品、智能硬件产品30多种,多项软硬件产品处于国内领先地位,2019年“5G智慧水产”、“农业大数据解决方案”、“农机作业智能监测终端”入围农业农村部优秀项目名录;“农作物环境精准感知与节水灌溉技术”上榜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名录。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级重点农业科研项目70余项,为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开发专业应用软件系统100余个,建设服务平台120多个,提供整体、专业的行业解决方案超过1000项。
公司相继被评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数字农业先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农业信息化最具影响力企业”、“广州市优秀软件企业”,同时也是广东省农业大数据应用示范单位,建立有农业信息化与智能装备研发实验室和广东省云计算与大数据研发实验室。
未来,公司将围绕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不断巩固智慧农业服务商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