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一艘快艇,从惠州惠东县港口滨海旅游度假区出发,约20分钟便到达了圣告岛海域。从高空俯瞰,海面上,上百个彩色“圆环”整齐排列,仿佛镶嵌在碧波之上的一串特殊符号。而“圆环”下面的海水里,则藏着一口大网,成群的鱼苗安家在此、茁壮成长。这些“圆环”叫做深海网箱,一种新型的深海养殖设备。

近年来,作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广东省海洋大市的惠州,积极创建粤港澳流动渔民深海网箱养殖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引导传统渔业向现代化、产业化方向转型升级。
从捕鱼到“牧鱼”,从浅海到深海,也让传统流动渔民转型就业有了新方式。当前,依托深海网箱产业园建设,惠州还探索帮助粤港澳流动渔民实现转岗转业,助力沿海地区发展“蓝色粮仓”新模式,实现联农带农、渔民增收。
深海“牧鱼”
引领传统渔业现代化升级
网箱的投料设备,加装了智能控制器,打开健坤开发的“精准饲喂”App,可以轻松完成每天的投饵任务。数字化设备的加入,可以实现饲喂作业全程信息化。管理人员可以设置饲喂任务计划,并将其下发到指定的养殖人员。便捷化的交互方式,快速采集汇总过程数据,助力养殖人员对饲喂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为管理层提供养殖成本分析、捕捞作业指导。
这是深海网箱产业园日常生产的一幕。自2020年,惠州市粤港澳流动渔民深海网箱养殖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立以来,如今,圣告岛附近的海域上已建立1座休闲渔业综合体验平台,以及185口深海网箱,从高空望去,甚为壮观。
“网箱内养殖的多为大型海鱼,如大黄鱼、金鲳鱼等,饲料以冰鲜小杂鱼类等为主,有时也会将冰鲜小杂鱼与人工配合饵料混合投喂。”罗志杰说,深海网箱的内外水体会有对流,相比浅海,深海养殖养鱼量大,水体交换速度快,还能有效地规避水质污染。
为了更好地进行管理,一方海公司对网箱采用数字化管理,严格执行“一箱一号、一鱼一码”,为每条鱼生成唯一的身份档案,记录其“鱼的一生”。通过 RFID 或二维码等技术为名优产品植入标签,以生成相应的档案。无论消费者是在线下购买鱼类产品,还是通过电商渠道购买,都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查询产品档案,并以图像、实时视频等多种呈现方式,更直观、真切地了解产品的情况。
发展深海网箱养殖业,不仅能产出数量更多的优质海鱼,还能有效解决传统内湾养鱼存在的病害频发、经济效益差、环境污染等问题。深海网箱可通俗理解为深海养殖,一般离大陆岸线3公里远、水深30米的海域是海洋优质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地,每立方水体可以产出10-12公斤的优质海产品。
近年来,惠州持续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引导传统渔民减少近岸传统网箱养殖,向蓝色深海出发,开展深海网箱养殖,科学合理开展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充实“蓝色粮仓”。
科技驱动
孕育“一条鱼”百亿产业链
在深海网箱产业园牵头企业一方海(广东)公司内,琳琅满目的摆放着许多不同大小、类型的海鱼模型和干鱼鳔,而墙上挂着的一排显示屏,可以实时查看网箱内鱼类的生长状态和环境数据。
为推动深海渔业养殖高质量发展,健坤智慧农业团队提供数字化技术支撑,定制开发「惠州市粤港澳流动渔民深海网箱养殖产业园智慧渔业服务系统」,该系统通过水下视频采集设备、全方位深海网箱环境监测设备以及网箱情况、饲喂情况等实时生成大数据一张图,以供管理人员监控观察。如遇极端天气或突发情况,系统将会发出预警,管理人员可以实现精细化养殖管理。
“我们通过技术手段,可实时监控网箱内的水温、水质等养殖情况参数,便于及时调整养殖策略。”一方海公司总经理介绍,公司主要养殖石首鱼科,是典型的药食两用鱼类,不仅仅可以食肉,也可利用其鱼鳔制作鱼胶,鱼皮、鱼鳞、耳石还可以入药。

“未来,依托深海网箱产业园及惠州沿海旅游资源,开发深加工及休闲渔业,建设成为环境友好、生态优先集生态养殖、海洋旅游、水上运动、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现代渔业海上田园综合体,实现以‘旅’带‘渔’、以‘渔’促‘游’三产融合发展。”一方海负责人说。
科技驱动
孕育“一条鱼”百亿产业链
当前,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深海网箱产业园的建设,也肩负着港澳流动渔民转产转业的重要使命,带动流动渔民从捕捞业转向水产养殖、休闲旅游和海上运销等行业转型。
这是香港渔民首次尝试深海养殖,对促进香港渔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深海网箱产业园已吸纳20-30名香港渔民参与,但在养殖技术上,传统渔民还需要学习和适应的过程,“接下来我们要摸透惠州海洋的气候变化规律,充实养殖品种,带动更多流动渔民加入,促进香港渔业转型发展。”
信息来源:广州市健坤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编辑作者:YJF
数字农业咨询&合作:180 2861 2231
推荐阅读
1、2023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等30项乡村振兴项目申报政策汇总
关于我们 Abou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