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硬核”装备扎根山区
全天候无惧复杂环境
新建监测点严格遵循省级统一标准,配备了农作物病虫疫情物联网基站、智能虫情测报灯、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害虫性诱测报设备等先进的“硬核”装备,构建起了全方位、全天候的病虫害监测体系。这些设备实时采集病虫害发生动态、气象环境数据,并通过县级病虫疫情信息处理系统上传至省级平台。

新监测点的价值不仅在于数量增加,更在于为省级平台注入关键“生态多样性数据流”,推动监测预警能力实现质的跃升。 从“跑断腿”到“掌中控” 防控效率翻了倍 —— “和平县优胜镇新联村监测点数据异常,二化螟诱捕量突增,可能已开始在稻田产卵!”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的电脑屏幕上,红色预警闪烁不停,点开实时传输的田间视频,几只灰褐色的蛾子正停留在稻株上——正是专门蛀食水稻茎秆的二化螟成虫。 放在以前,得先赶到稻田现场排查虫情,再协调周边乡镇的种植户组织防控,等防治措施落地时,幼虫可能已经钻进稻秆造成枯心。但现在,工作人员在办公室里就能通过数据平台观察虫情,同时在系统里一键调取周边5个乡镇的种植户名单,将预警信息和防治方案精准推送出去。 “全县20多万亩稻田,以前3个农技员跑一周才能查完,现在监测点像给我们安了分身。”他指着系统里的“虫情热力图”说,哪里虫多、哪里需要支援,一目了然。
从“猜着防”到“精准打”
农药钱省了三成
“您的稻田区域监测到稻纵卷叶螟成虫活动,虫量达到防治阈值,建议3日内喷施氯虫苯甲酰胺……”连南瑶族自治县寨岗镇种植户潘生的手机上,一条来自县级监测系统的预警短信弹出。他点开附带的虫情图片,屏幕上清晰显示着害虫的数量和虫龄——这是他种了20年水稻,头一回“亲眼”看到田里虫子的“底细”。


连南县多山地,过去靠人工巡查,一趟下来要走十几里山路,等发现虫害时,往往已经啃坏了半亩苗。如今监测点的性诱智能设备就架在田埂边,专“盯”当地高发的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一旦虫量超标,预警信息直接发到农户手机上。 “以前见虫就打药,有时候药不对路,钱花了还没效果。”潘生算起账来,按照监测点的指导用药,用药成本能降三成,“这‘智能虫哨’比老把式靠谱多了!”
从“靠天收”到“科技保”
稻田丰收添 “数字屏障”
随着更多“数字哨兵”在岭南大地不同生态位上扎根,汇聚的数据洪流将持续训练更“聪明”的AI模型,解锁更精细的“生态密码”。科技赋能的“防虫网”,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守护着每一片充满生机的田野,为广东端稳“饭碗”、丰富“菜篮”、守护绿水青山筑牢坚实的科技基石,让“虫口夺粮”保丰收的底气更足,步伐更稳!
健坤智慧农业
技术合作:180 2861 2231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About us
2025-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