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看天吃饭” 的传统模式,拥抱 “数字赋能” 的智慧农耕。2025年,健坤公司研发的太阳能土壤墒情监测站在梅州、惠州、湛江、广州、江门等关键农区成功安装并稳定运行,为南粤大地装上“智慧眼”。这一突破不仅让每一滴水、每一寸土的价值被精准挖掘,更标志着广东农业向“数据驱动、科学决策”的转型迈出坚实一步。

直面三大痛点
破解传统农业发展瓶颈
长期以来,南粤农业生产面临着三大核心挑战,制约着效率提升与可持续发展:
1、灌溉凭经验,精准度缺失。传统灌溉依赖农户经验判断,配水方案与作物实际需求脱节,常出现“该浇不浇、浇多浇少”的问题。
2、水资源浪费,利用效率低。输水环节损耗大、灌溉方式粗放,宝贵的水资源未能得到高效利用,与广东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目标存在差距。
3、管理缺数据,决策滞后。农作物灌溉周期、防灾减灾等关键决策缺乏精准数据支撑,面对旱涝等自然灾害时,往往被动应对,难以提前防范。

智慧落地
监测站“硬核配置”与全场景能力
健坤公司研发的太阳能土壤墒情监测站,以“精准感知、智能传输、科学决策”为核心,为农田装上“神经末梢”,全方位破解传统农业痛点:
1. 全维度感知。
看透土壤“家底”,精准匹配作物需求。
监测站搭载高精度土壤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可分层采集表层(10cm)、中层(20cm)、底层(40cm)三层土壤湿度数据及土壤温度。从作物根系的“浅层饮水”到“深层储水”,动态掌握土壤干湿变化,让“作物何时需要浇水”成为可量化的科学指标。

2. 全域适配。
扎根田间无阻碍,无惧复杂环境。
针对广东多丘陵、滨海、气候湿润的复杂地理环境,监测站配备太阳能充放电系统与独立网络传输模块,无需外接电源和有线网络,实现“田间即插即用”—— 无论是梅州的坡地果园、惠州的连片稻田,还是湛江的滨海菜地,都能快速安装并稳定运行。
设备外部采用高强度野外防护箱与不锈钢支架,可抵御暴雨、高温、潮湿等多重环境考验,确保在南粤多变的气候条件下长期可靠工作,为数据采集提供“全天候保障”。
3. 数据驱动。
打通“监测-分析-决策”全链条,惠及万千农户。
监测站采集的数据实时传输至省平台,通过智能算法实现“数据收集-异常分析-趋势预测” 的闭环管理,为农业生产提供三大核心价值:
1)精准灌溉指导。基于土壤湿度数据,系统自动生成“灌溉时间+水量建议”,告别盲目浇水,使水资源利用率提升30% 以上,降低农户灌溉成本;
2)旱涝灾害预警。当土壤湿度低于或高于作物生长临界值时,平台实时推送预警信息,助力农户提前采取排水、保墒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3)土壤长期改良。积累的历史数据可清晰呈现土壤墒情变化趋势,为科学施肥、轮作休耕等土壤改良措施提供数据支撑,守护南粤耕地质量。

数据赋能
为专家指导与全省农业发展注入动能
全省土壤墒情监测数据的整合应用,不仅服务于一线农户,更对省级农技专家的指导工作与全省农业发展规划具有深远意义。
对农技专家而言,全域墒情数据打破了“单点调研”的局限。通过平台可直观对比梅州山区与湛江沿海的土壤湿度差异、分析惠州平原不同作物的需水规律,为制定区域性种植标准、推广耐旱品种、优化耕作制度提供“数据样本库”。例如,当监测到某区域连续三周土壤表层湿度低于临界值时,专家可结合历史数据快速判断是否为周期性干旱,并针对性研发和推广节水种植技术方案,实现从“经验指导”到“数据支撑”的转变。
从全省农业发展层面看,土壤墒情监测网络是构建“智慧农业生态”的基石。数据的长期积累将逐步勾勒出广东土壤墒情的时空分布规律,为省级层面制定水资源调配政策、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展望未来
让科技深耕田野,赋能智慧农业新生态
梅州、惠州、湛江、江门、广州等多地土壤墒情监测站的落地,是广东推进农业智慧化转型的缩影。未来,我们健坤人将持续拓展土壤墒情监测网络覆盖范围,深化数据与农业生产、政策决策的融合应用,让“智慧眼”遍布南粤田间,让每一位农民都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捷与高效,推动广东农业向更精准、更绿色、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智慧农业技术咨询
TEL:180 2861 2231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About us
2025-11-17